|
中国电池厂和设备厂的别样关系中国电池厂和设备厂的别样关系 彼此需要,却又暗自忖度、各怀心思,电池厂和设备厂的关系很微妙。 为提高良品率和产能、降低生产成本,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 科华蓄电池 彼此需要,却又暗自忖度、各怀心思,电池厂和设备厂的关系很“微妙”。
为提高良品率和产能、降低生产成本,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,电池厂需要持续不断地更新升级设备、完善生产线。而要想快速获得与自身工艺、电池结构匹配的生产设备,或者是提高整体制造自动化水平,电池厂都需要与设备厂进行联合开发。
尤其在当前动力电池市场行情向好,各大电池厂纷纷扩充动力电池产能,而各类标准不一的动力电池又急需相适应的生产设备的情况下,双方的合作显得更为迫切。
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CEO秦兴才表示,目前各车企所用电芯均不同,电池厂都是给车企量身定做的电芯,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特制设备相配套。不仅如此,动力电池设备、工序之间的自动化程度一定要高。所以,电池厂与设备厂进行联合开发很有必要。 科华蓄电池
然而,在主动寻求与设备厂合作意愿大大提高的同时,电池厂又不免有许多顾虑:设备厂会不会透露我们的相关工艺参数、产品结构?会不会将我们也投入了精力研发的设备卖给同行,从而降低了我们的竞争优势?
“更有过分的设备厂会将共同研发的设备加以改进后再卖给同行。”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(下称“中天储能”)CTO靳承铀颇有些不满地对记者说道,公司就碰到过这样的事,即便和对方有了保密约定也不管用。总之,和设备厂联合开发是很头疼的事。 科华蓄电池
从设备厂的角度来看,和电池厂共同研发设备,意味着拥有了较为确定的订单,可提高销售业绩。另外,良好的合作将促成设备厂与电池厂形成长期稳固的利益共同体,设备厂也将受益匪浅。不过,设备厂并非所有的合作都会愿意参与,他们会有自己的考量。
一般而言,研发设备都会涉及大量人力投入、样机费等问题,设备厂最后肯定希望获得尽可能多的回报。所以,一些设备厂在与电池厂合作研发之前,会审慎考虑其工艺、技术是否符合主流,研发出的设备需求量大不大,在未来有没有前途,在双方签订的“保密协议”解禁之后具不具备复制性。 科华蓄电池
“假如研发出来的设备未来市场很小,设备厂也不大情愿合作。”深圳市新嘉拓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(下称“新嘉拓”)总经理齐晓东告诉记者。
合作又防范
目前, 除了小电池厂外( 其技术、工艺都已被验证过,故没有研发设备的动力),其余电池厂几乎都需要与设备厂进行联合开发,尤其是规模庞大的电池厂。 科华蓄电池
在迫切需求之下,即便有风险,这些电池厂也不得不与设备厂进行联合开发。靳承铀就坦承,虽然中天储能曾经与设备厂合作时吃过亏,但现在也仍有与几家设备厂合作,只不过会选择信任度高的设备厂。
众所周知,中国是一个缺乏诚信的社会,光靠“信任”恐怕还难以维持商业上的长期合作。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,也为了规避工艺、技术被泄露的风险,电池厂通常会在与设备厂合作之前,便要求与其签订相关协议。
江西省福斯特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(下称“福斯特”)C T O杨闯介绍,福斯特从一两年前就已经开始与设备厂进行联合开发。合作方式是,福斯特提出想法或者方案,联合有资质的设备厂一起将其实现。从福斯特的经验来看,双方合作开发一款设备需要3-6个月,其中小点的设备最快需要3个月,大的设备则至少6个月。
“由于联合开发的设备有我们的想法在里面,所以我们要求一年内这款设备只能供给我们。另外,一年之后,若设备厂将这款设备卖给其他电池厂,价格一定要卖得高些。”杨闯说道,“我们不会强制设备厂接受协议,但会选择有充足意向的设备厂进行合作。相信双方敞开心思真诚沟通的合作,会对彼此都有裨益。” 科华蓄电池
至于为什么只保一年, 杨闯解释:“一年已经足够了。因为在一年的时间里,我们可以把竞争对手落到很远,一年后又有新东西出来了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每个电池厂不同的核心技术、工艺决定了与设备厂合作的项目不同,加之双方的信任度也会有所差别,所以福斯特和设备厂的合作方式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电池厂。电池厂通常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与设备厂的合作方式。
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池厂高管认为,如果一款设备有很多工艺参数都是由电池厂提供的,电池厂在开发设备时贡献较大,那么双方最好的合作方式是利益分享。比如,联合开发出的设备(不限定期限,可以卖给他人)卖出价格为100万元,如果设备厂赚了30万元,其中有10万元给电池厂,如此才可以长期合作下去,否则很难。 科华蓄电池
事实上,除了选择签订协议外,为确保万无一失,电池厂还会有其他的应对措施。
靳承铀向记者透露:“中天储能和会选择信用好的设备厂进行保密性的联合开发。在联合开发的设备‘出炉’以后,我们还会做些调整, 比如设备参数。另外一种方式则是,在让设备厂帮我们开发一个‘小东西’后, 我们还会再加一个‘小东西’。这个‘小东西’技术含量会稍微高一点,但是操作起来并不麻烦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电池厂不仅会在终端设备上做些调整加以防范,在双方合作过程中也会提高警惕。比如,在双方派技术人员对接时,一般是电池厂派技术人员到设备厂,而不会轻易让设备厂的技术人员到电池厂(除现场调试时外)。
也许有业内人士会认为,这些电池厂会不会有点担心过头了?其实不然。记者了解到,日本电池厂的保密措施更为严密,其设备厂完全看不到电池厂的生产工艺。为防止机密泄露,少数有研发实力的电池大厂选择自己开发设备。其余的电池厂则会提一些硬性指标,让设备厂根据这些指标来提供设备,最后再由自己来调试设备以适应电池生产工艺。 科华蓄电池
所以,日本电池厂与设备厂几乎不会存在“纠葛”。但是,中国电池厂与设备厂之间的关系,能否像日本那样分得一清二楚?
答案是否定的。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日本电池厂在设备上的研发能力较强。对于很多设备上的问题,他们可以自己搞定,而中国电池厂在这方面的能力则相对差些。另外,中国锂电池市场规模增长速度比日本快得多,迫使电池厂必须持续且快速地更新升级设备,以提高生产效率、抢占市场份额。这些因素均决定了中国电池厂与设备厂之间的配合必须更为密切。
不合作不行, 合作又有诸多顾虑,电池厂正在两难中摸索着与设备厂的合作方式。
主动又谨慎
正所谓“术业有专攻”,电池厂对工艺很了解,而设备厂则更擅长装备制造。在锂电设备需求显着上升的背景下,设备厂为抓住良好的市场机遇,不仅在提升设备技术方面苦下功夫,也注重与电池厂联合开发,以生产出适应电池厂工艺的设备。 科华蓄电池
深圳市吉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(下称“吉阳”)技术总监毛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:“电池设计、制造工艺与制造设备理应结合起来。吉阳很希望能够与电池厂站在长期合作、联合开发的角度,去做相应的事情。”
设备厂与电池厂的联合开发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:当某一个工序的设备或某一个单元的设备相对成熟时,设备厂会结合电池厂的需求,提升设备的稳定性、效率、制造精度;而在电池厂的电池设计有了变化,制造有了新工艺,需要相匹配的生产设备时,设备厂会联合电池厂针对设备技术做相应的开发。
此外,如果设备厂凭借对设备的了解、自身的经验,发现了更好的设备技术,有助于提高电池厂的制造水平,也会主动向电池厂推荐,寻求与电池厂进行联合开发。在涂布技术方面领先的新嘉拓,其CTO朱高稳说道:“我们发现有新的涂布方式,并且在未来会形成一种趋势,会找电池厂共同开发。”
随着电池厂对制造自动化需求的提升,设备厂还会联合电池厂开发多功能设备,或者根据电池厂需求将多道工序设备串联起来。不仅如此,个别有实力的设备厂还能结合电池厂的生产工艺,帮其做设备选型、产线规划的工作。 科华蓄电池
总体来看,设备厂联合电池厂进行开发的积极性较高。不过,设备厂不会一味地“迎合”电池厂,会结合自身利益需求,谨慎选择电池厂进行合作。
“联合开发不是实验,必须要考虑最后的收益问题。针对新工艺需求开发相应的设备,应该有对应的订单。”毛羽如此说道。
而齐晓东则表示:“公司做锂电设备这么多年,考察过国内外先进设备技术,不仅对设备有较深的理解,也积累了充足的市场经验。所以在与电池厂进行联合开发之前,我们首先会判断待开发的技术符不符合趋势,有无价值,再决定要不要去和他们合作研发。”
他还强调,合作研发不是看对方企业规模大小,主要看技术方向对不对。假如待开发技术、产品并非主流,公司的合作意愿并不大。 科华蓄电池
平心而论,设备厂的谨慎选择是合情合理的。锂电装备前沿技术的开发、结构的设计都需要时间,会涉及大量人力、物力的消耗(设备厂是主要承担者)。倘若相关设备在推出后,其实际需求量小甚至不被采用,会对设备厂极其不利。
多位设备厂高管均表示,如果大量投入研发的设备无法批量复制生产,设备厂很难活下来,尤其是各项成本均高企的广东地区的设备厂。
当前,锂电池新型材料研发有了不错的成果,一些电池厂家也正运用新型材料研发生产新型电池。记者联系到一家正在生产新型电池的电池厂家,当被问及是否有与设备厂联合开发设备时,其技术总监坦承没有。
通常情况下,新的电池设计、新的工艺在某些环节会需要更为匹配的设备。但对于生产新电池产品的电池厂,设备厂与其搞联合开发会有顾虑。上述技术总监说道:“我们感觉设备厂的主动性不是很好。目前,我们只能根据我们的需要,在不同的环节找适合我们要求的设备厂。通过我们自己的“拼凑”,形成生产线。”
相比较而言,设备厂更愿意投更多的成本和精力去和成熟产品、电池大厂合作。 记者手记
当前,电池厂和设备厂应该更好地协作,已成为双方的共识。而如何打消顾虑、真诚深入地合作,却是摆在双方面前的一道难题。
其实,解决这道难题并不难,只需“平衡利益”即可。电池厂希望的是,既然在联合开发的设备上付出了心血,应该有所回报,并保证自己的机密不被泄露;而设备厂除了希望联合开发有确定订单外,更希望产品具备“复制性”。若是双方能够“你情我愿”达成一致,并信守承诺,相信合作“间隙”会得到有效弥补。
可惜的是,为了短期利益,双方原本的协议时常不被遵守,又或者抛弃对方去追逐新的利益。
比如,有些设备厂会找协议漏洞,和原合作伙伴的竞争对手合作;而个别电池厂通过与设备厂合作掌握设备技术后,也会“过河拆桥”,转向自己生产设备或选择其他报价更低的设备。
有意见可以讨论,有问题可以商量,双方保持诚信、真诚沟通,才可以建议起相对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,共享快速发酵的锂电市场蛋糕。
如果保持诚信实在是件“奢侈”的事,无法保障自身利益,那便只能自己跑快点,依靠“速度”取胜。电池厂快速提高工艺水平,竞争对手赶不上,当机密外“泄”时,自身又有了新的筹码;设备厂不断创新技术,做到无法被取代,自然不会被电池厂“抛弃”。 |